新聞資訊
2025年9月1日,上海正式執行“史上最嚴禁塑令”,外賣行業成為首個沖擊目標。美團、餓了么平臺數據顯示,新規公布僅一周,上海
地區一次性塑料餐具用量暴跌92%,訂單中勾選“無需餐具”的比例從8%飆升至71%,環保餐盒搜索量激增6倍。部分中小商家因來不及更換
包裝,被迫暫停營業調整供應鏈。
很多人可能沒意識到,外賣塑料污染已經到了什么程度。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基于3500萬份訂單的測算,2019年全國外賣塑料垃圾就達
到50萬噸,相當于4萬輛公交車的重量。這還是2019年的數據,疫情這幾年外賣訂單暴漲,污染程度只會更嚴重。
2024年,"擺脫塑縛"組織綜合多份研究報告指出,中國外賣包裝廢棄物總量已達46萬到168萬噸之間。這些垃圾的處理費每年要燒掉上
億元,產生的碳排放超過百萬噸。僅僅為了處理外賣垃圾,每年就要花掉上億元,這筆賬怎么算都不劃算。
更可怕的是對人體健康的直接威脅,塑料微粒會隨著餐盒進入食物,最終被我們吞下。研究顯示,每周點1到2次外賣,就能讓人吞下
170到638塊微塑料。這些微塑料在體內累積,長期影響難以預估。
外賣的便利性讓我們習以為常,但代價卻在默默累積。塑料餐盒看起來輕薄,實際上每一個都要在環境中存在幾百年。當這種"便利"被
放大到每天幾千萬份訂單的規模時,環境負擔就變得不可承受。上海禁塑令的出臺,本質上是對這種不可持續發展模式的糾正。
其實,竹子正在成為替代塑料的重要選擇。它不僅長得快、可降解,還幾乎不會污染環境。現在“以竹代塑”已經不僅限于餐具和杯子——
在建材行業,竹材被用來制作地板和裝飾板;在家居領域,竹纖維毛巾、竹制家具越來越常見;甚至在電子產品包裝和汽車內飾中,也開始
出現竹制材料的應用。很多大型連鎖企業都已經開始試點使用竹粉餐盒,一些時尚品牌也推出了竹纖維制作的環保服飾。
無論如何,這場變革的趨勢已經不可逆轉。上海用一周時間證明了嚴格政策的執行效果,為全國提供了信心。當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這
個行列時,外賣行業將迎來一次徹底的綠色轉型。對消費者來說,這意味著更健康的用餐環境;對企業來說,這是一次技術升級的機會;
對環境來說,這是一次遲來但及時的拯救。